国产爱情片只会糊弄人?剧情俗套自我感动,教育观众强上价值观?
暑期档收官,国产票房116.43亿,爱情远低于去年的弄人周口市某某金属制品经销部206.3亿。
真·一夜回到十年前。剧情
扑到地心?
但。俗套上
真正的自感众强值观扑街其实是——
扑到了地板穿都没有人留意。
说的动教就是,爱情片。育观
要知道,国产今年的爱情爱情片专属档期(情人节档、520档、弄人七夕档),剧情形形色色的俗套上真人爱情片上了一堆。
但截止到今天。自感众强值观
口碑出圈的动教,0部;票房过亿的,3部;甚至,纵使有当红流量加持,也因为“爱情片”三个字让人望而却步。
从全民热恋到全民失恋,不过13年。
而当潮水退去。
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不忍直视的事实——
国产爱情,不谈“爱”已经很久了。
01
爱情片,退潮了
现在的观众到底有多不喜欢爱情片?
从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
以前,爱情片是票房大卖的保障——
乃至于。
如果不知道怎么卖出一部文艺片,那就包装成爱情片吧。
2018年,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上映,以7000万成本卖出2.82亿票房,靠的就是“爱情片”的壳子——
“观众可以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周口市某某金属制品经销部”
此招虽诈,但是稳赚。
而现在——
当一部电影里带有爱情元素时,观众往往会避之不及。
甚至还会质疑片名/宣传的方向。
△出自《负负得正》与《爱情,到此为止》
个例吗?
不。
数据的对比或许更直观。
我们可以在其中,很明显地感受到爱情片下坠的三个阶段——
早年,小爱情、大收益的情况,比比皆是。
“黑马爱情片”的鼻祖,《失恋33天》(2011),以890万成本,撬动了3亿票房;内地爱情片票房冠军,《前任3》(2017),以3000万成本,狂揽19亿票房。
质量再差。
可粉丝对偶像的爱、大众对于爱情的兴致勃勃,依然撑起红红火火的票房。
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
2022年情人节档,《十年一品温如言》斩获单日票房冠军,可第二天票房直线下落,从1.4亿跌至1300万,最终票房仅1.67亿。
去年跨年档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凭“下雪场”圈住了过7亿票房,可从日票房来看,档期一过,爱情失效。
爱情片,成为了“一夜情”“速食爱情”。
而今年呢?
流量效应愈发失效,所辐射的圈层愈发狭窄,粉丝再爱,在票房大盘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以至于“一夜情”都不见了。
于适主演的《欢迎来到我身边》,4554.6万;张子枫胡先煦主演的《穿过月亮的旅行》,4583.5万;朱一龙主演的《负负得正》,6724.6万。
从票房上来看,爱情片,观众不爱看了。
对于年轻观众而言,爱情片似乎越来越成为过期的凤梨罐头,哪怕上架了,也不能、不想吃了——
“这年头,连恋爱都不谈,谁去看爱情片啊?”
当“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大行其道、经济压力抢跑情感需求、个人空间高于亲密关系的时候。
青年一代正前所未有地对爱情充满狐疑与拒绝。
过去,人们还能跟着《前任3》缅怀爱情;现在,“劝退恋爱脑”反而成为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火爆卖点。
似乎。
高压的现实正在挤压大众对于爱情浪漫想象的空间。
大众和爱情片的爱情,也只能划上句号。
02
爱情片,没爱了
可是,爱情片的当下窘境,真的是上演了一出“现实杀死爱情”?
别忘了。
好的爱情片也能诞生于经济低迷期。
房地产泡沫破裂、年轻人少子化、老龄人口上升、大众转向低消费低欲望……Sir说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一部至今影响着中国影迷、时隔26年重映依然拿下6520.6万票房的爱情经典诞生了——
《情书》。
优质爱情电影是能穿越时空的限制,经得起广大观众一品再品的。
那么。
现在的国产爱情,问题出在哪里?
或许不在于我们需不需要爱情。
而在于,我们院线的爱情片,早已没了爱。
有一说一。
比起“堕胎、车祸、难到老”的疼痛青春和“分手、前任、你的婚礼”的狗血煽情,今年的国产爱情新片似乎进步了,进入了3.0时代。
主打一个“正常”。
没有因疑似出轨等误会闹得天翻地覆、没有“我爱你所以你值得更好(富)”的自我感动、也没有白富美高富帅等高贵设定,国产爱情新片都在往“普通人谈恋爱”的方向靠拢,以此唤起多数人的共鸣。
但。
这“正常”的外衣下,藏着的又是什么?
标签化。
它“正常”得那么俗套,那么类似,那么扁平,像是将年轻人、小情侣的切身困扰简化成一个个标签,简单粗暴地往爱情片上贴。
于是你可以看到以下桥段被不断重复——
有工作的,被上司为难;没工作的,找工作困难,以此体现社会的毒打;
因为工作,要么频繁吵架,要么异地分手,以此表示“爱情终究输给现实”。
所谓以职场情节折射年轻人的生存困境、精神状态,最终飘在半空中,不接地气,倒是接结节。
那么爱情呢?
不幸的是,爱情也成了标签。
事实上,如果光从爱情元素看来,当下的国产爱情片拥有一切以往经典爱情片所囊括的元素,但问题是,也只是元素而已,编导用起这些元素来似乎不假思索,也从未考虑它的真实性。
比如,两个人如何相爱。
这个问题当然不会有确切答案,或者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模糊与暧昧,到了国产爱情里,就变成了一个过场——
既然无法解释,那么索性变成强设定。
于是,关于情何以所起,我们的国产爱情新片永远都是急匆匆的、不讲情理的。
看脸——
在高考考场上,只因为多望你一眼,便一见钟情,哪怕这个人害得自己高考丢了十分。
看爱好——
今天和你在出租车上大声念爱伦·坡,时间好像过的很快,特别高兴你也那么爱艺术而且有自己的见解。
看有没有逗对方笑起来——
大学四年闷闷不乐的女同学,因为一个笑话笑了,就爱上了讲笑话的那个人,可问题是,那么会讲笑话的男同学,为什么就喜欢她呢?
甚至什么理由都不需要——
爱情的发生
不需要他们是一样的人
只需要他们有爱的需求
他们不是因对方而爱,而是因设定而爱。
好吧,既然爱情的产生不去解释,那么爱情的过程呢?
最可怕的是——
我们的爱情片,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教育观众。
什么意思?
其实你光看那些slogan就会发现,如今的爱情新片,更重在于传递道理——
《被我弄丢的你》说,别弄丢那个人。
《欢迎来到我身边》说,爱让人成长、爱需要磨合。
《负负得正》则说,爱情让人解放天性、找到真我。
在爱情故事未能动人的情况下,它们试图通过各种角度、各种方式去教育观众何为爱、怎么爱、珍惜爱。
为什么会这样?
大概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
国产爱情的创作者们,其实也不再相信爱情了。
他们在拍着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曾说,作家必须相信他写的东西——
“相信你的人物会比真人更真实,相信你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的世界更深沉。”
这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
而现在。
我们往往连爱情的前提都没法相信,于是也只能在空中楼阁里,用一些刻板符号去涂涂画画。
也难怪会把爱情片拍成教育片了。
03
不拿观众当成年人
当然,这只是国产爱情何以至此的直接原因。
但究其根本。
Sir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
它面对的是成人观众。
却越来越不把观众当成年人来看。
那些真实的、成熟的、复杂的、带有缺陷的成人爱情,被人为地销声匿迹,以至于国产爱情变成了节日特供的玫瑰花,它们不再真的探讨爱情,而是强调一种仪式,强调正确的价值观。
以至于节日过后,特价甩卖也无人问津。
怎么说?
举例来说,以前的爱情片是什么样的?
《2046》。
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游走在不同女人之间,如果换到现在上映,可能一句“渣男”就将周慕云盖棺论定。
可王家卫偏要细细雕琢周慕云的“渣”,从“渣”中描绘出成年人爱情的复杂与残忍。
有这么一个片段。
在周慕云与白玲(章子怡 饰)第一次发生关系后,周慕云掏出一沓钱,递给白玲。
信号很明确:
可以讲钱,但不可讲感情。
白玲自然也是懂这“道上规矩”的,她利落地拆穿了周慕云:
我知道
你是怕我以后缠着你
面对情场浪子,白玲努力地淡化、隐藏自己的情意,还不惜“自我贬低”:
我就当把自己便宜卖了
以后你想要的时候
随时来找我
还是这个价
强忍着心底的泛酸,一脸倔强、不在意的样子,却在周慕云出门之后,给了一个白玲忍了忍、还是忍不住落了一滴泪的镜头。
是的。
如果换成现在上映,这样的角色可能会招来“辱女”“恋爱脑”“畸形恋爱”等一片骂声。
可这种“爱一个人,卑微到尘埃里”的心境,与因为寂寞不断在情人之间周旋的状态,何尝不是在现实的人间情事中一次次上演?
这不算爱吗?
当然算。
成熟的爱情是盲目又清醒的,是自私又无私的,是美好又缺憾的,是势均力敌又无能为力的,是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能让你坚定地认为它存在的。
就像王家卫说的,爱情,其实“是一场大病”。
而现在呢?
当爱情片为了传递所谓正确的爱情观,免不了“削足适履”,成为无菌环境,否认任何“病”的存在。
比如爱情不能物质主义——
所以在新的爱情片里,鲜少出现贫富差距,即使有,富二代情敌也成为了一闪而过的路人,老母亲的嫌贫爱富也只敢简化成一句台词:
那交了房租也剩不了几个钱了
比如爱情要从一而终——
因为高考考场上的一面,男主大学整整四年不谈恋爱,即使有女孩子喜欢,也要拒之千里,守身如玉。
杜绝了他人插足、减少了家庭阻挠、规避了三心二意。
最重要的是,爱情,还不能残忍——
以前,《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还敢告诉你,年少的白月光终有一天会成为别人家新娘的残忍;《前任3》还敢告诉你,相爱不一定就能在一起的遗憾。
可现在,只要有爱,兜兜转转,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感觉就像在春晚上,观看完一对夫妻闹离婚、一家子闹矛盾,最后和和气气包饺子一样:一家人要和谐,一对情侣要一直在一起。
永远回避问题、忽略矛盾、讲大道理。
这让当下的爱情片,上了一堆又一堆,似乎只为了告诉你:
要好好爱哦!
所以说白了。
国产爱情愈发低迷的原因并不在于观众“不相信爱情”了。
那些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国产爱情创作者们自己本身便已不在意爱情,于是他们无心也无力去呈现爱情的真实与复杂,而只是把这个词当做一个卖座元素,一种收割年轻人钱包的工具罢了。
他们以爱情的名义,拍着与爱情毫无关系的商品。
他们不断虚张声势,避免任何角度的棱角与思考。
长此以往。
国产爱情,也就逐渐变成了虚情假意的代名词。
以至于爱情片里什么都有。
但偏偏,没有了真正的爱情。
我还以为我们的交往是建立在感情之上
想不到,原来只是一盘生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封心锁爱八宝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责任编辑:知识)
-
本科线连续下降40分,进行到第六次征集志愿,网友:再降就七本了
高考招生季,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云南考生家长群中激起了千层浪。本科线竟然连续下降了40分,并且已经进行到了第六次征集志愿。一时间,家长们在群里炸开了锅,有人调侃道:“再降下去,都要有‘七本 ...[详细]
-
9月1日,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公司网站显示,Coatue Management创始人菲利普·拉方特Philippe Laffont)已离开该公司董事会。与此同时,法国亿万富翁、伊利亚特电信集团I ...[详细]
-
一小天鹅网店被薅走7000万:有网友加价转卖订单,当地市场监管局介入
8月28日凌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在直播销售洗衣机过程中,电商运营人员误将全店洗衣机产品标价设置为成本价的4~5折,导致开售20分钟左右该店洗衣机被拍下近4万单,下单金额近4000 ...[详细]
-
来源:北青体育 【#日本将帅夸赞国足有实力#:需注意防守定位球】当地时间9月5日晚间19点35分北京时间18点35分),世预赛18强赛日本队将迎来首战主场和中国队的比赛。当地时间4日下午,日本队 ...[详细]
-
宝宝“头睡偏了”?可能没那么简单2025-08-05 11:08: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付子豪 ...[详细]
-
北京8月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增31% 仍处于今年以来成交中高位水平
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数据显示,8月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4363套,环比下降7.8%,同比增长31.0%。业内人士表示,7月下旬以来二手住房成交节奏逐步回归常态,网签量跟随下降属正常现象。与年内其他月份 ...[详细]
-
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乌通社记者提问,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昨日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将修改其核政策,以应对西方在乌克兰冲突问题上的行动。您如何评价该声明?毛宁 资料 ...[详细]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何调整?享受补贴需满足什么条件?北京官方解答
新京报讯 北京市商务局官微发布《北京市加力支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政策问答。政策中针对原有的报废更新政策有哪些调整?政策针对《2024年北京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京商流通字〔2024〕8号 ...[详细]
-
TTS新传论文带读:好一个后真相专题啊!!!这也太全面了!!!
@TuTouSuo™️*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 ...[详细]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文化艺术辅导机构“秦汉胡同”在全国多地的门店一夜关闭,不仅让员工和加盟商措手不及,更让众多预付高额课时费的家长面临退款难题。秦汉胡同曾以课时费预付制吸引家长,“买得越多越优惠 ...[详细]